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07-30 11:22在昭通古城核心区,建国街36号,一座历经沧桑又在二十世纪物尽其用,被一代人所记忆的建筑仍然伫立着,或许周围的居民会告诉你这里是印刷厂,但在它照壁外墙的不远处,一块石碑记载着它的真实身份——昭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耀庭家庙。
这座家庙,承载着晚清昭通辉煌的商业文化记忆。
李耀庭,名正荣,昭通人,晚清年间由滇入渝,为天瑞祥票号(渝号)的实际掌舵人,多谋善贾,成为“西南首富”。李耀庭家庙,是李耀庭及其子主持修建以供奉祖先的祠堂。
说起李耀庭,不得不提到一根扁担。
由于年幼丧父,10多岁的李耀庭用一根扁担挑起谋生的重担,常往来于昭通、叙府(今四川宜宾),给商家做杂工、挑货物等。随后,又在咸丰六年(1856年)从军,因作战勇猛,获得即补县正台的功禄。但李耀庭志不在此,随后弃军从商,以有限的钱财,将云南的茶叶、烟叶等物品运到叙府去卖,再将四川的食盐、杂货等运回云南出售。有了一定的积蓄后,李耀庭与人在叙府合伙开设了“荣茂公商号”,由于当时时局动荡,业务不景气,最终“荣茂公商号”草草收尾,还欠下债务。但是,在经营“荣茂公商号”的过程中,李耀庭结识了云南巨商王兴斋并受到其赏识,在“荣茂公商号”收庄后,李耀庭托人引荐加入“天顺祥商号”,用短短几年时间,还清了经营“荣茂公商号”欠下的债务,并逐渐成为“天顺祥商号”(重庆分号)的实际经营者。在李耀庭出色的经营管理下,到同治、光绪年间,“天顺祥商号”已遍布全国18省中的15省,业务机构几乎遍布全国,甚至延伸至海外。
李耀庭能够成为“西南首富”,不仅因为他出色的经营手段,还因为他长远的战略眼光以及对时局的精准研判,善于把握商机。在李耀庭经营“天顺祥商号”的时期,西方工业革命已对中国产生影响,中国近代工业逐步发展。作为一名出色的商人,李耀庭精准抓住这一机会,自己出面或是由儿子出面,尝试开采石油、创办电灯公司、投资自来水厂、发展新式金融业等,在短短几十年间成为了重庆屈指可数的富商。同时,他还大力支持宣传新思想的《渝报》,创办《重庆商会公报》,倡导发展实业,抵制洋货,振兴民族经济,维护国家权益。李耀庭不仅认可两个儿子追求进步思想,还积极出资支持辛亥革命,其三子李龢阳获孙中山先生亲笔手书“高瞻远瞩”。
李耀庭从一根扁担开始到成为“西南首富”,不仅拥有超前的眼光和能力,还热衷于公益事业。光绪十九年(1893年),昭阳、鲁甸出现饥荒,瘟疫暴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地政府却仍然粉饰太平,视人命如草芥。李耀庭知悉家乡人民的苦难后,不仅捐银捐物,还发起募捐,广泛筹集银两购买大米到昭阳、鲁甸赈灾。除此以外,李耀庭对修桥修路、兴学办学等慷慨捐资,从不吝啬,在民间享有盛誉,李耀庭逝世后,在葬礼仪式中,上至达官富人、下至贫苦百姓,纷纷前来致哀,送葬人员之多,为重庆所罕见。
历经百年风雨,李耀庭家庙虽然被屡次改动用作他途,但其建制规模、框架结构、建筑风格依然留存。现在,文物管理部门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已启动对李耀庭家庙的修缮复原。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历史符号可以让更多昭通人进行深入解读,让更多外地朋友了解晚清昭通辉煌的商业历史。
作者:刘瑶 李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