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人文丨马楠苗族蜡染:近如工笔画 远似青花瓷-尊龙官方平台

 2023-08-06 10:39  来源:昭通新闻网

漂亮的蜡染。

在永善县马楠苗族彝族乡流传着一种古老的印染技艺,近看如工笔画,远观似青花瓷。至简之色,开出至繁之美,这就是被誉为“布艺上的青花瓷”的马楠苗族蜡染。

起源秦汉   盛行唐代

蜡染,古称为“蜡缬”,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与绞缬(扎染)、灰缬(镂空印花)、夹缬(夹染)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印花技艺。据有关资料显示,苗族蜡染的起源,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秦汉间已有染缬,六朝时开始流行,隋朝宫廷特别喜爱这种手工艺品,并开始出现一些精美的特殊花样。蜡染在唐代尤为盛行,技术也日趋成熟,分为单色染与复色染两类。然而自宋代以来,蜡染开始衰退,但作为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经过历史的洗涤,却又在不经意间散发着诗意的鲜活,在不断创新中经久不衰,魅力不减,一直传承至今。2006年,苗族蜡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贵州迁入  传承发展

中国人对蜡染的传承和喜爱,不限于某一个地区或民族。蜡染流行于苗族、布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贵川湘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贵州分布最为密集,因地理位置和支系信仰差异而形成各自的风格。

马楠苗族同胞主要分布在马楠、坪厂、冷水、虹口4个村寨,海拔在2500米左右,其蜡染是1912年前后,随着苗族同胞从贵州威宁等地迁入而传承发展,在地方民族文化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山高天蓝,风轻云淡,如仙似幻的生活环境,马楠苗族同胞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生活的细枝末节绘于白布上,一笔一画道出生命的本质,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赋予深邃的民族文化内涵。

五个步骤   缺一不可

马楠苗族蜡染原料及工具的选择运用十分讲究,蜡材以石蜡、蜂蜡为主;染材选用永善山区的板蓝根、紫甘蓝等植物,制作流程分为织布、点蜡、靛染、煮漂、漂洗五个步骤:

织布:先用自己耕种的火麻捻结成线,再用木柴灰与麻线在大锅中用猛火煮,再把麻线捞出用水多次清洗后,让麻线逐渐变白变软,接着用纺线机把麻拉成麻线,最后用织麻机把拉好的麻线织成麻布。

对称的蜡染作品。

点蜡:将白布平铺于“案板”进行点蜡,所用的蜡质分为石蜡和蜂蜡,将蜡于器皿或小锅中加温至50℃熔解成汁,再用蜡刀蘸蜡汁进行绘制。

靛染:首先是染料制作,先从山野中挖来板蓝根、紫甘蓝等草药和辅料,放入水缸加水浸泡并经长时间发酵,制成蓝靛膏子。其次将清水、蓝靛膏子、碱巴放入大水缸制成染料。最后进行浸染,将点上蜡案的麻布或棉布放入染缸靛染一段时间,然后提起来进行晾晒,这样反复多次,等所有点好蜡的麻布或棉布都已浸制成蓝色后,染制完成。

煮漂:将所染好的布,用清水进行漂洗至没有太多的染料脱落,接着放入锅中已沸腾的水中进行高温煮,让蜡在高温下慢慢熔化。

漂洗:待观察布料上蜡全部熔化至水中后,捞出放入清水进行漂洗,经过多次漂洗、晾干后,一件蜡染制品就完成了。

多种图案  赏心悦目

近日,笔者与永善县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一道,走进马楠乡非遗传习馆,一件件蜡染作品惟妙惟肖,蜡染的包、鞋、衣服、帽子等,民族风与现代风的组合,给蜡染赋予了新的时尚元素。

“每一个蜡染图案都是有灵魂的。”云南省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人王秀芬介绍,每一个蜡染图案都蕴含着独特的内涵,所表达出的是苗族同胞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图案分为民族风情图案和古典吉祥图案两大类,民族风情图案想象力丰富,乡土气浓,富有童话般的梦幻色彩,是马楠苗族妇女以朴素生活积累,心之所至,随手而画,展现了马楠苗族同胞现实生活和苗家风情。古典吉祥图案则是世代相传,其图案形制、大小、数目及排列位置等都有严格规定,细处线条有的细如发丝,连接长度甚至达20余米,且无明显接痕,应用于服装和各种生活用品,色调素雅、风格独特,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

助力旅游   走出大山

以往的旅游模式,仅仅停留在观看山水,领略自然景观的层面,然而这样的模式却缺乏体验性和互动性。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很难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难以吸引游客进行二次旅游。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让马楠苗族蜡染从生活中自给自足的实用品中逐渐脱离出来,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与全域旅游密切联系,从而适应新时代发展潮流?

沉淀了岁月精华的蜡染作品。

近年来,永善县立足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借助溪洛渡水电站这张“世界级名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文旅深度融合之路,对非遗项目进行深度挖掘和全方位利用,让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魅力和光彩,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为扎实抓好此项工作,永善县一方面组织人员深入乡村进行实地调查,进一步收集、整理苗族蜡染相关文字、图片及影像资料,建立、完善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库,并积极做好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对已列入市级以上保护名录项目,进行分级保护,确定具体保护单位,落实保护措施。同时,依托文化馆、传习馆等阵地,开展蜡染培训“七进”(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景点、进企业、进军营、进安置点)活动,邀请传承人带徒传艺、培养新人,将“指尖艺术”转化为“指尖经济”。在此基础上,精心策划旅游路线,将苗族蜡染体验制作项目纳入重点推荐,独具特色的非遗旅游能为城市居民、外地游客带来独一无二的体验。另一方面组团参加南博会、旅交会、文博会等大型会展,通过现场制作、播放视频、文艺演出、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推介,让马楠苗族蜡染走出“深闺”,进一步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作者:黄  桦   图片由永善县马楠苗族彝族乡提供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捐赠信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