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深度丨安居乐业幸福长——卯家湾“产、城、人”融合发展见闻-尊龙官方平台

 2023-10-29 08:00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9年12月20日,3万余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喜气洋洋、浩浩荡荡搬进鲁甸卯家湾安置区的新居。再次来到卯家湾安置区,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学井然有序,一张张笑脸朝气蓬勃;千亩香葱基地里,群众正在拔葱、捆葱、搬运,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勾勒出当地群众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增收的可喜场景;安置区里,48户企业的机器有节奏地运行,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到处一派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景象。

近年来,鲁甸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决策部署,促进“农民”变“市民”,安置区更美丽,产业大发展,积极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实现了“以城引人、以人促产、以产兴城”的良性循环。

以城聚人 3.9万群众实现安居梦

卯家湾安置区占地3700亩,分层次布局6个居住片区,建设安置房66栋,总建筑面积122.7万平方米,承接5个县46个乡(镇、街道)296个村(社区)9100户39106人搬迁入住,是全国最大的跨县搬迁安置区之一。

目前,卯家湾安置区的学校、市政设施等部分工程扫尾已全面完成,安置区合理配套建设道路9条10.13公里;4所幼儿园、1所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室;新设一个镇级行政机构(砚池街道办事处)、6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公安派出所、6个文化活动室和物业管理等机构。目前,所有设施均能满足搬迁群众的生活需求。

在和悦社区1栋1单元1201室,46岁的刘和富正在阳台上晒太阳。近期,他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外出做工,而是留在家照看9岁和4岁的孩子。老二就读于卯家湾九年一贯制学校,老三就读于卯家湾幼儿园,学校都很近。刘和富很满意,老大享受到了优质教育的福利,现在已经考取昆明城市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他说,搬到卯家湾以后,按照招生政策,老大在鲁甸最好的学校崇文中学就读,每天还有校车接送,经过老师的教育和孩子的努力,如今考取了大学,全家人都很高兴。刘和富介绍,今年身体不好,家里都是妻子在打工维持。卫生院离家很近,自己看病拿药很方便。他说,等养好身体,他要很快外出打工挣钱,帮妻子减轻压力。

“农民” 变“市民”,群众都享受到了社会发展的红利,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刘和富一家的新生活折射了卯家湾安置区群众的美好生活。鲁甸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卯家湾易地搬迁安置区户籍迁移工作,细化分工、责任到人,搬迁群众户籍迁移工作加紧推进。目前,砚池派出所已开通10个户籍迁移窗口,为户籍办理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截至2023年6月底,卯家湾安置区应迁9098户39095人,已迁7256户28854人,完成率73.8%。

以产兴城 人人“乐业”促增收

卯家湾安置区以强化“综合配套和产业、就业支撑”的“一配套、两支撑”为重点,将产业建设与安置房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建成,配套建设2200亩绿色食品加工园、3000亩现代物流园和1万亩蔬菜基地、1万亩苹果基地的“两园两基地”产业园,打好产业、就业“组合拳”,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

鲁甸工业园区就建在安置区附近,截至目前,现有入园企业48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户。记者走进云南领智创诚电子有限公司,40余名工人正在生产高频变压器,这是一种广泛运用于手机充电器、电脑、家用电器上的变压器,是pcb板上最重要的零件。

孟庆云是贵州都匀人,她嫁到巧家县多年,举家搬迁到卯家湾生活后,丈夫外出打工,她在园区上班,并照顾3个正在读书的孩子。在这里工作4年的她已经成为一名熟练工,每年工资收入有5万元左右。据公司法人杨世勇介绍,公司工资采用“底薪 计件提成”模式,员工每月收入有三五千元,虽然待遇没有外出打工那么高,但是大家都愿意留下来,因为方便照顾家中的老人小孩,生活成本也不高。

跟孟庆云不同,王正萍和丈夫李卫权选择自主创业。自2020年春节前搬入安置区后,王正萍夫妇俩运用外出打工学到的餐饮技术,在安置区游乐场附近的菜市场租用了一个门面,每天蒸包子卖。王正萍夫妇俩凌晨3时就起床了,揉面、蒸包子、磨豆浆,做好准备工作。学生陆续上学了,早起做工的人也开始忙碌了,夫妇俩开始卖包子。虽然辛苦,但生意很好,每天要蒸25公斤面粉,也算是乐在其中。每天忙完店里的生意,回家跟老人、3个小孩相聚在一起。时光总是很美好,王正萍说,搬来城里是搬对了,要是在老家,根本找不到能养活一家人的生计,外出打工又照顾不到老人小孩。他们准备一直做下去,用辛勤劳作让这个家庭越来越好。

据介绍,为满足安置区群众自主创业需求,卯家湾安置区整合资源建成了春熙商业街和幸福广场夜市,春熙商业街固定商铺73个,幸福广场文创商业项目共提供创业摊位210个,能解决450余人就业。

鲁甸县通过配套建设产业园、打造自主创业示范园、做实公益性岗位开发等方式,紧扣搬迁群众持续增收三年行动,以2021年人均纯收入10378元为基数,2022年实现人均收入11689元;2023年力争实现人均收入13680元。

以人兴业 人才回流增后劲

在和悦社区办事处,24岁的董明莲正忙着编辑微信公众号,她编辑的内容,是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相关内容。董明莲老家在鲁甸县乐红镇,因为房屋建造选址在地质灾害区的原因搬迁到卯家湾安置区。她还在云南师范大学读大二的时候,就搬迁到了卯家湾安置区。作为一名青年人,安置区现代化的设施、便捷的交通、方便的购物环境让她觉得很满意。她说,在老家的时候,每次上学都要搭车到集镇乘车再到县城,才能坐上去昆明的车,现在家附近就有直达车,还有网约车,可以上门接送,方便多了。经过两三年的适应,原本舍不得老家土地的父母亲也释然了,他们选择外出务工,收入比在老家高了许多。

董明莲读大四的时候,报考公务员落榜,心里正感到挫败的时候,社区缺一名宣传委员,她就立即参加到了街道的相关工作。虽然待遇没有期待的高,但董明莲非常满意现在的工作环境。她的工作内容有编辑社区微信公众号,负责青少年之家活动开展等,大部分时间都需要频繁做群众工作。在社区工作的一年里,她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腼腆的性格改变了很多。现在,她能在几十人的群众会上进行政策宣讲而毫不胆怯。她说,如果再面对面试,表现应该会好很多。董明莲也跟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她说,作为一名大学生,自己比普通群众的理论知识要丰富得多,但实践经验还远远不够,这里每个人都值得她学习。工作期间,董明莲注意到了基层专干的招考信息,考上以后两年,就可以报考专设的岗位,竞争要小一些。她打算边准备考试边工作,毕竟社区的工作经历能补充实践经验的不足,对于考试也很有帮助。

卯家湾安置区2019年10月成立砚池临时党工委,组建工作机构开展管理服务,2021年9月成立砚池街道,安置区设置6个社区、76个楼组,健全了街道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等组织体系,吸收了大量搬迁群众中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到管理服务工作中来。他们建立了20个亭廊党建宣传阵地,实行党员公示上墙,带头参与居民自治、践行文明公约、遵守规章制度,做好宣传员、示范员、信息员、服务员、调解员、监督员“六员”服务。他们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和才干,工作干得很出色,砚池街道党工委建成了全省党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们为安置区群众付出的心血和智慧。

昭通日报记者: 吕 翼 刘静涛

图片来源于鲁甸县砚池街道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捐赠信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