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发布
2023-08-02 22:128月2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专场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现场图 赵嘉 摄
↓↓↓
昭通市航拍 资料图
昭通是脱贫人口全国“第一市”,昭通坚定不移守底线、固成果,抓增收、促振兴,让乡村大舞台有干头、有说头、有看头。
防贫底线守得“更牢了”。坚持“一月一排查、一月一调度”,做到学生一个不辍、救助一个不落、安居一户不漏、饮水一户不缺,全市“三类对象”风险消除率达到71.32%。
农民增收路子“更宽了”。打好就业增收、产业促收、政策助收、兜底保收“组合拳”,脱贫人口收入持续增长。全国安置贫困人口最多的卯家湾易地搬迁安置区有近40%的搬迁群众拥有了私家车,私家车拥有量是搬迁之初的十倍。今年6月,全国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现场会在昭通召开,充分肯定了昭通促进增收的经验做法。
乡村振兴示范“更多了”。成功打造“云中乐谷”“坝上花海”等一批农旅融合先导工程,100个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加快推进,闯出了一条“让沉睡的砖头变资源、农民当上ceo”的乡村振兴之路。彝良“云中苗寨”被国家乡村振兴局刘焕鑫局长称为“巩固成果的典范、乡村振兴的示范”。
苹果飘香 资料图
昭通坚持聚焦政策提“效力”,聚焦投资增“动力”,聚焦工业强“内力”,聚焦服务添“活力”,经济发展不断向上向好。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跨过1500亿元大关。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增速排名全省第4位,高质量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投资结构稳步优化。今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增速排名全省第5位,其中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9.8%、占比42.5%,工业投资增长45.9%、占比27.1%,投资动能正由过去主要依靠房地产、大水电、综合交通投资拉动向主要依靠产业投资拉动转变。
产业发展稳中提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打造绿色能源、绿色硅铝、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高原特色农业、现代文旅“5个千亿元产业”,昭通已成为全省重要绿色能源基地、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中国南方最大的优质苹果基地、中国“笻竹之乡”、世界优质天麻种源基地、世界马铃薯高原种薯之都,资源经济逐步成为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
资料图 图源:“云南新华书店”微信公众号
昭通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宜人、宜居、宜业的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加速崛起。
聚焦昭鲁同城,做好“融合”文章。坚持昭鲁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城市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道路交通一体化、城乡融合一体化、公共服务同城化、社会治理同城化”“4 2”发展格局。
聚焦高原水城,做好“水韵”文章。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实施“润昭引水工程”,连通城市“三大水系”,建设“三带九廊三十园”,打造中心城市“十大公园”,“三条美丽河道穿城过、万亩水稻荷花入眼来”的绿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聚焦避暑之城,做好“迎客”文章。手握“避暑名片”,紧盯“休闲度假”,天赐“凉”机、“昭”您避暑,昭通成为避暑旅游目的地。
聚焦魅力古城,做好“保护”文章。昭通古城实行“微改造、精提升、富内涵”,文物修缮等“七大工程”扎实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创建,将再现古城繁华,彰显古城生机。
过去,老百姓讲“糟糕的交通”简称“昭通”。近年来,昭通坚持建设大交通、夯实大基础、促进大发展,跑出了综合交通建设的“加速度”,“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万山沟壑”变成了“高速纵横”,建成综合交通“大枢纽”。
实现了高速“大跨越”。宜昭、都香、格巧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92公里、跃居全省第4位,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
取得了高铁“大发展”。成贵高铁通车运营,昭通迈入高铁时代。渝昆高铁作为云南省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将于2027年建成通车,昭通将构建连接昆明、融入成渝的1小时经济圈。
架起了对外“大通道”。水富港跃升为千万吨级枢纽港口,3000吨级船舶可通江达海。昭通机场开通13条航线,投资34亿元的昭通机场迁建项目加快推进,力争明年年底实现通航,加快构建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空中走廊”。同时,坚定不移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水源工程加速成网、骨干电网加密推进、通信网络加力提速、能源物流加快建设,形成有效支撑昭通发展、更好服务全省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
昭通市镇雄县松林村 资料图
教育更“贴心”。出台教育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今年新增幼儿园、中小学学位5万个,昭通职业学院招生办学。
医疗更“放心”。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是全省第一家新建营业的区域医疗中心,11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效运行,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就业更“舒心”。成功举办六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加快开发“智慧 劳动力”信息平台,大力推进有组织、有技能、有品牌、有服务“四有”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全省第一。
生态更“顺心”。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首次达到100%,赤水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1%,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迈出新步伐。“竹海”带富了一方百姓,全市竹子种植规模达到603万亩,成为老百姓的“绿色提款机”和“幸福不动产”。
服务效率“快起来”。开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营商环境全面提质年行动,营造安心发展、顺心办事、舒心生活的营商环境。
市场主体“多起来”。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全市市场主体达到35.92万户、居全省第4位。
招商引资“热起来”。实行全链条招商、全周期服务,以“好环境”引进“金凤凰”,成功引进贵酒集团、上海友升、硅深加工等一大批企业和项目,“招商洼地”逐步成为“发展高地”。
当前的昭通
迎来了大有可为的机遇期
加快发展的黄金期
动能转换的关键期
未来的昭通
必将成为全省巩固脱贫成果最好的州(市)之一
综合交通发展最好的州(市)之一
壮大资源经济最好的州(市)之一
新型城镇化发展最快的州(市)之一
人力资源开发最好的州(市)之一
大美昭通,未来可期!
发布会上还有这些精彩问答
和小布一起来看↓
在推进脱贫人口增收方面,昭通采取了哪些措施办法?成效如何?
监测帮扶户户有台账。坚持因户施策、精准施策、一户一策,聚焦“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重点,以农户为基本对象,以村民小组为基本网格,深入开展“户户清”专项行动,建立2.5万个监测网格,组织5.5 万名干部常态化入户排查监测,41.8 万户脱贫家庭户户建立台账,量身定制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等帮扶措施,动态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目前,全市23.09万名“三类对象”已动态消除风险16.45万名。
持续增收家家有支撑。坚持把增收作为头等大事,聚焦185.07万脱贫人口,突出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千方百计促增收、稳增收、保增收。
就业方面,精准落实有组织、有技能、有品牌、有服务“四有”措施,全市301万农村劳动力、105万脱贫劳动力、19.7万易迁劳动力就业率分别达86.9%、89.2%、92.2%,国家乡村振兴局领导对昭通“四有”就业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产业方面,创新出台十二条措施,提升财政衔接资金使用效益,将60.41%的财政衔接资金投向产业领域,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带动群众增收。同时,组织干部全覆盖结对帮扶低收入群体,创新设立政策性防贫保险和医疗惠民保险,兜牢特殊家庭返贫致贫网底。
2022年全市脱贫人口和“三类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3233元,增幅15.69%。2023年上半年达到7060元、同比增长22.1%
乡村振兴县县有示范。坚持试点先行,建成3个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彝良县“云中苗寨”建设运营模式,被国家乡村振兴局领导赞誉为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典范”、全国衔接乡村振兴的“示范”。
同时,加快推进9个万人易迁安置区脱贫致富示范创建,高质量推进40个乡村振兴和东西部协作示范点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市还将建成100个农文旅融合示范点,引领推动乡村振兴。
昭通的资源是非常富集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昭通在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的方面有什么样的计划和考虑?
“十四五”期间,昭通在综合交通建设规划方面有哪些考虑,近期有哪些具体举措?
聚焦“补网”,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坚持以道路为基、铁路为骨、港口为节、航空为翼,打造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广覆盖的基础服务网,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城乡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聚焦“壮骨”,打通外联内通大通道。依托国家规划的成渝昆等综合运输走廊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完善通达四川、贵州、重庆等省际快速运输大通道,形成通江达海、东西畅达、南北畅通、出境出省的“一沿两纵两横”对外开放通道新格局。
聚焦“强枢”,打造高效运转大枢纽。加快推动客货枢纽一体化发展,引导带动各种运输方式设施集中布局、共建共享,全面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形成层次分明、功能清晰、衔接便捷、运转高效的“一核两极四中心”综合交通大枢纽。
聚焦“兴昭”,夯实六大战略交通基础。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市、城乡融合、生态优先等战略布局,系统谋划建设公、铁、水、航、邮等工程项目,形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全面夯实六大战略交通基础。
未来三年,昭通将全力实施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物流、客运、智慧交通7个三年行动,努力完成投资2000亿元,力争“十四五”末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600公里以上,铁路通车及在建里程达540公里,航道通航及在建里程达600公里,昭通新机场建成投用,市县乡村四级物流体系更加高效,城际公交及重点乡镇城乡公交全覆盖,智慧监管、智慧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努力将昭通建设成为全省综合交通最优的州(市)之一。
昭通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极为特殊和重要,昭通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在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方面,昭通如何推进相关工作?
当前昭通正在大力推进昭鲁一体化,提出打造避暑之城、高原水城、魅力古城,是基于什么提出这样的目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还有什么考虑,未来的城市发展是什么样的?
昭通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当中提出,要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昭通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目前,这项工作的推进情况如何?
更多详细内容
整合自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