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视界|用爱托起一片梦想的蓝天——绥江县“福兴之家”呵护留守儿童工作纪实-尊龙官方平台

 2023-12-07 10:58  来源:昭通新闻网

“爸爸妈妈,你们在外面挣到了钱,却缺席了我的成长……”昏暗的台灯下,9岁的小莉在写一篇题为《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的作文,在本子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这句话后,她再也控制不住情绪,趴在桌子上伤心地哭了起来,泪水滴落在作文本上,字迹也随之晕染开……

绥江县福兴社区是昭通市首个搬迁入住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社区3746名劳动力近七成外出务工,110个家庭237名儿童留守在家。他们正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失亲情;他们渴望着家庭温暖,却只能忍受孤独的煎熬。他们是一个特殊而酸涩的群体——留守儿童。

绥江县各部门合力支持在社区为留守儿童办好“福兴之家”,倾心关爱留守儿童,努力把“福兴之家”建成呵护留守儿童的“爱之港湾”。

“组织建家”画好“同心圆”

“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哪些是最急迫的?”绥江县政协组织了一场“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社区”行动,县民政、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干部与福兴社区党员们围坐在一起,针对留守儿童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加大关爱力度”“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亲情陪伴”……大家纷纷打开话匣子,提出了6条关爱留守儿童的举措。福兴社区9个党支部169名党员也纷纷加入“我为发展献一策”行动,走访慰问留守儿童200多人次,收集到各方意见建议13条,协调解决困难11个。

厘清了思路,就更容易找到工作的抓手。绥江县整合民政等部门资金50万元,盘活社区门面资产,在原有“儿童之家”“青年之家”的基础上,建成机制更完善、设施更齐备的“福兴之家”。这个专属社区留守儿童的“新家”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按照“有组织机构、有工作制度、有管理人员、有活动计划、有活动设施”的“五有”标准,配备图书2600余册、科普设施12套、电脑1台、桌椅板凳30套,可供60名儿童同时学习活动。

“太好啦!我有新家啦!我再也不是一个人啦!”志愿者吴连珍说,小莉第一次走进温馨的“新家”,兴奋得差点儿蹦了起来。

“社区管家” 织好“保护网”

237名留守儿童,情况各不相同,如何让“福兴之家”成为孩子们心灵的寄托、阳光生活的希望?社区采取了“红黄绿”动态管理的办法,动态研判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安全、心理、健康等情况,按照特别关注、重点关注、普遍关注3个等级标注,将孩子们悄悄地划分为“红黄绿”3类。

小涵是个9岁的小男孩,出生不久母亲便离家出走,迫于生计,小涵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年迈的奶奶是他唯一的依靠。和其他留守儿童一样,常年的亲情缺失,让小涵性格变得孤僻、自卑、没有安全感。前不久,父亲在外地去世的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小涵的天空一下子变成了沉寂的灰色。

今年10月,社工郭小飞当起了小涵的“爱心爸爸”。刚面对这个被标注为红色的留守儿童时,孩子的自闭、抵触和胆怯,让郭小飞的心揪得生疼。“当别的家长牵着孩子尽享天伦之乐时,孩子就只能远远地看着,那小眼神里,全是羡慕和无助,让人心碎。”郭小飞打定主意,要竭尽所能,帮孩子找回缺失的爱。隔三差五上门走访,陪伴玩游戏、一起做饭、一起说悄悄话、一起写作业……渐渐地,郭小飞成了小涵最信任的“爸爸”。小涵愿意说话了,愿意笑了,学习成绩也在慢慢进步。“前两天我们让每个孩子写下自己的梦想,以前小涵是不写的,但这次他工工整整地写了,他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帮助每一个人健康快乐地生活。”郭小飞说,那张小卡片让他意识到,孩子正在努力地走出阴影,恢复心理创伤。

在“福兴之家”的档案柜里,保存着一份孩子们不知道的台账:237名留守儿童中,标注为红色的有49名、标注为黄色的有24名。落实政策情况、走访情况、工作重点、预期目标、孩子成长变化等情况记录得井井有条。绥江县民政、教体、公安等行业部门也纷纷加入协同守护的行列,通过开展防溺水、防性侵、防欺凌、防毒品、防电诈“五防行动”宣传教育,织牢留守儿童安全保护网。福兴社区成立5年来,未发生1起未成年人犯罪和意外安全事故。

“帮扶暖家” 打好“组合拳”

11月26日,福兴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吴连珍忙完手里的工作,再一次去了小辉的家。吴连珍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小辉的“受托管理人”。小辉今年12岁,上初一,母亲离家多年杳无音信,父亲常年外出务工,小辉周一至周五在学校,周末便独自在家。家庭亲情的长期缺失,让这个身体十分瘦弱的男孩染上了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坏习惯,被标注为红色。吴连珍联系爱心人士,为小辉捐赠衣服、儿童成长奶粉。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不厌其烦地教小辉学会自我照料,辅导作业、交心谈心,小辉从这个时时看着自己、处处管着自己的阿姨身上,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情和爱意。“现在孩子已经慢慢变得开朗,也不再打架了,意识到了自己的一些行为是坏习惯,正在一天天变好。”吴连珍告诉笔者,她的目标是帮助孩子3个月转为黄色,半年转为绿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时间可能会缩短。

在福兴社区,像吴连珍一样的“受托管理人”有138名,他们中有县直机关单位干部、社区干部、社工,也有儿童的班主任,全覆盖结对帮扶237名留守儿童。“受托管理人的工作原则是三先、三多、五必访。”福兴社区党总支书记黄灯解释说:“‘三先’是指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三多’则是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五必访’指情绪不好必访、身体不佳必访、成绩下降必访、纪律松弛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

除了“受托管理人”,被标注为红色的49名重点对象还有“代理家长”,38名热心公益人士当起孩子们的“爱心爸妈”,精心提供“每日一问、每周一谈、每月一信、每学期一评、每年一次家庭聚会”的特别关爱服务。给予重点关注的留守儿童“双重的爱”。“未”你而来,守护花开。今年,“爱心爸妈”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活动兴家” 谱好“幸福曲”

12月1日,星期五,又到了“福兴之家”“四点半课堂”的开课时间。来自共青团绥江县委的青年志愿者王琰和同伴们早早地来到了“福兴之家”,等待孩子们放学。“姐姐,我回来啦!”“姐姐,你今天好漂亮呀!”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聚在王琰周围,用稚嫩的语言表达着欢喜和亲近。课业辅导、亲情陪伴、心理疏导……志愿者们把“心”和“情”转化为孩子喜闻乐见的互动游戏,欢笑声不时透过“家”的窗户传出。今年,共青团绥江县委申报彩票公益金7.5万元,在社区开设“四点半课堂”,召集返乡大学生开展“课后辅导、周末陪伴、假期集训”关爱活动,解决留守儿童亲情陪伴少、学业辅导难、成长焦虑多等难题。至今,“四点半课堂”已陪伴了孩子们200多天。

各级志愿服务队也纷纷将目光聚焦到孩子们身上。先后组织开展了“清明祭英烈”“端午粽飘香,情暖留守儿童”“快乐六一”等主题活动45次,邀请昭通市秋城志愿服务中心开展“向儿童性侵说不”公益课堂12场次;邀请四川农业大学15名大学生志愿者,陪伴40名留守儿童开展了为期21天的暑期夏令营活动,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民政系统全面推进“物质 服务”社会救助创新试点,通过入户走访、民情恳谈、志愿服务收集留守儿童需求愿望,精准开展助学陪伴、心理疏导、共同阅读等服务。今年已提供“物质 服务”85人次,成功帮助2名特殊留守儿童恢复心理健康,36名留守儿童享受城市低保和医疗保险减免,7名留守儿童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月享受补助1340元。

“以前孩子一放假我就心焦,自己不在家,老人又无力看管,孩子到处乱跑。”得知孩子们多了一个温暖的“家”,一名在外务工的家长在电话中激动地说:“现在孩子有人照看了,终于可以放心了,干活也更带劲儿了。”

“以爱传家” 种下“感恩树”

“王爷爷,我们又来看您啦!”10月22日,重阳节前夕,几名上初中的孩子趁着周日,跟随社工赵钰仙来到了一名特困老人家里。扫地、擦柜子、收拾杂物、叠衣服,孩子们分工合作,将老人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老人乐得合不拢嘴。“累,但很开心。”当赵钰仙问孩子们累不累时,小林抹着汗、拍着身上的灰,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么多叔叔阿姨爱我们,我们也要像你们一样爱他们。”小伙伴们异口同声地表态:“对,我们也要爱他们!”

赵钰仙是社工,也是孩子们的“爱心妈妈”。她说,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既传递了爱,也收获了爱。最暖心的一幕,来源于一个孩子装在书包里的梨。那次,赵钰仙去福兴小学看望她的“孩子”,和孩子们一起做“一只青蛙跳进水里”的游戏,教孩子们做手指操。临别时,一个男孩从书包里掏出了一个梨,双手递到赵钰仙面前,说:“阿姨,你声音都有点嘶哑了,吃个梨吧!”“你只有一个梨,留着自己吃吧,阿姨不渴。”赵钰仙赶忙推脱。然而孩子没有放弃,认真地说:“你是陪我最多的人,我就要送给你!”迅速将梨塞到赵钰仙手里,撒腿儿跑远了,赵钰仙握着捂得热乎乎的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爱是会传递的,感恩的种子正在萌芽。”赵钰仙说,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用心用情当好“妈妈”,孩子们快乐成长,就是她最大的收获。

通讯员:罗洪 文/图

审核:单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核:单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捐赠信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