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12-27 17:22人才兴,则事业兴。从古至今,概莫能外。对于跨越式发展中的昭通而言,没有哪个时候比现在更加求贤若渴。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坚持问题导向,健全机制,搭建平台,优化环境,精准施策、久久为功,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2023年8月1日,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苏永忠言语铿锵。
人才二字,寥寥五笔,却是一座城市的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动力之源。近年来,昭通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工作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标云南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系列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创新政策、搭建平台、优化服务,最大限度地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用活人才,为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证。
引才,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12月21日,市委、市政府举行“兴昭惠才卡”发放仪式,我市550名各类人才喜领“兴昭惠才卡”。
这是我市对人才的关怀与肯定,也是对人才的鞭策和鼓励,领到卡的人才代表难掩心中感激之情,同时也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欲登高而远眺,人才举足轻重。良好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是汇集人才的“聚宝盆”。要让人才进驻昭通,并愿意扎根创业,首要的是优化好人才生态环境。昭通一直把“党管人才”摆在突出位置,引培并举,聚才聚智,先后出台了《昭通市“兴昭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兴昭惠才卡”实施细则(试行)》等,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落实高层次人才医疗保障、子女入学、家属就业、落户等服务保障工作。健全完善市委联系专家制度,对符合条件的纳入市委联系专家,由市级领导直接联系,做好调研指导、帮助协调、关心关爱等工作。对引进的各类人才、团队给予经费支持。运用好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紧缺人才和专业人才招录,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农业农村行业,搭建和提供平台,为农业产业发展补充“生力军”。深入实施“归雁兴昭”行动回引优秀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广大人才在昭通安身、安心、安业。
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是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布局建设的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被列为省“四个一百”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为做好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人才引进工作,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办院质量,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对接联系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并就引进和留住人才,专门出台了专项支持保障政策。
为资源开发找人才、为产业发展找人才、为企业创新找人才、为事业突破找人才。截至目前,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7412人,其中博士199人、硕士811人。昭通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整合人才工作政策和机构编制资源,突出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市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5个重点领域,实施百名博士招引行动,做大“高精尖”人才增量。
育才,构建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入住人才小区,服务周到热情,为来昭通干事创业解决后顾之忧,体现了昭通市对人才工作的重视。”来自省农科院的李隆伟博士夸赞道。走进环境优雅的昭通人才小区,篮球场、羽毛球场、人才跑道等附属设施一应俱全,显示出“一切为了人才”“一切服务人才”的人才优先战略定位。
以“育才”为根本,昭通全面构建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以“留才”为主线,全心营造舒心暖心发展环境,以一流服务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培育好苹果、马铃薯、天麻、竹子等特色农业产业领域基础科研人才和高素质农技人才,落实好“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兴昭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好“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基层人才对口培养工作等人才培养项目;成立全国首家“中国乡村ceo学院”,承办中国(昭通)苹果产业品牌大会、全省第七届云岭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暨首届云岭工匠论坛;组织行业优秀人才赴知名高校、发达省(市)或国(境)外培训。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组织“三区”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团、专家工作室挂联指导服务重点产业,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实践中培养好人才;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激发农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和工作热情;发挥好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等激励机制,加大力度支持技术创新;挖掘发现和培养考察人才,把在农业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纳入各类推优评先、奖项申报范围,有效激发农业人才的创新动力。
组织院士专家举办“智汇昭通”讲座、开展“助力昭通”“院士专家进昭通”等活动,推进科学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成果转化……
建立健全人才帮带跟班机制、师徒机制、代训机制和专家工作站机制,全面抓好人才帮带培养工作。卫生健康部门通过“师带徒”等方式新建专家工作站28个;教育体育部门通过“团队带团队”等举措建立帮带机制示范单位45个,成立专业工作室34个、带教专业教研组15个;科技特派团培训一线农科人员8376人次,通过“团队 项目 人才”模式结对帮带本土科技人才296人。
促进人才合作交流,引导和支持各用人单位与省外院校、企业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展人才项目合作。2023年,市、县两级累计与8所省外知名科研院所、27所“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所省外知名高校、2所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医院、7所省外知名医院、3家世界500强中国企业开展合作。与中南大学合作成立“星火计划”昭通实习实践基地;与华为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数字昭通建设领域合作;与河海大学签订协议,联合开展研究基地、工作站建设。
既要向外引才借智“扩大增量”,又要注重本土人才培养“盘活存量”。一批批院士专家请进来开展辅导,一拨拨专业骨干走出去增长见识,一支支具有一定规模、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在昭通初步形成。
聚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这是永善县水务局天星坝水库管理局局长薛昌亮的工作常态。工作10多年,他参与了永善6座水库、农村人饮工程、田间渠道等多个工程建设。作为基层水利人才,他和同事们共同发力,让永善38万人的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全国劳模、绥江县科技工作者杨蕊铭,带动群众种植蜜汁李3000亩,实现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书写了乡土人才为乡村发展赋能的动人篇章。
“以前大家都到四川宜宾、昭通中心城区看病,现在很多人来盐津县人民医院。”由上海新华医院医疗队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队联合开展的“组团帮扶”,让坐落在峡谷里的盐津县人民医院焕发出生机。
把民生实事放在首要位置。上海市闵行区国家级骨干教师黄建书到大关翠华中学帮扶支教并任校长,“移植”先进管理、教学模式,加强人才“传帮带”,为大关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注入动力。
杨德仁、杜宁、庞钧友等多名锂电产业技术专家和专业人才,为水富打造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贡献才智,实现产业与人才精准对接、双向集聚。
一个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可以凝聚一支团队、兴旺一个企业、带动一方产业。昭通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硅铝、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服务业“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人才集聚效应的作用下,由蓝图变为现实。
……
乌蒙大地,目之所及,各类人才立足岗位、拼搏奉献,为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伟大的时代呼唤人才,昭通的发展渴求人才。
苏永忠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抓人才工作,必须以求贤若渴之心爱才惜才,必须以海纳百川之怀引才育才,必须以不拘一格之制选才用才,必须以筑巢引凤之策聚才留才。
拳拳之心,殷殷之情。苏永忠的话语,既是对昭通人才工作的重视,也是对昭通人才的鼓舞。今天,昭通这片充满激情的创新创业热土,正面向市内外,用求贤若渴的胸怀引才育才,用筑巢引凤的实招留才用才,用人才优势厚植发展优势,为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助推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汇聚新的力量!
昭通日报记者:刘建忠 陈允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