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法治丨矛盾无坚冰 调解好能手——记昭阳区司法局干警林吉奎-尊龙官方平台

 2024-01-15 10:04  来源:昭通日报

在昭阳区,有这样一位临近退休的司法调解能手,他始终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停奔走在田间地头和百姓家中,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既为党委、政府分忧,又为群众解难。在同事心中,他是一个任劳任怨、心系群众的“老黄牛”;在群众眼里,他是一个化解民怨、情系群众的“自家人”——他就是昭阳区司法局司法行政干警林吉奎。

林吉奎多次被评为省、市、区先进个人,2008年被云南省司法厅评为“云南省法律援助先进个人”,2013年被司法部评为“优秀法律援助标兵”。一个个厚重的奖项记录着他闪闪发光的工作历程,也见证着他在基层司法所平凡岗位上书写出的不平凡人生。

实干担当,为民服务践初心

知千家难、解百姓忧,他是群众信赖的“和事佬”,临近退休时,他从局机关一头扎进基层,一干就是5年。在基层工作期间,他跋山涉水成功调解疑难、重大纠纷600余起,为农民工讨薪300余万元,为建设“平安昭阳”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要了3年都没要回的血汗钱,没想到老林3天就帮我们要回来了。”2021年,几名3年讨薪无果,走投无路的农民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洒渔司法所求助。几位农民工不知包工头家在哪里,姓甚名谁,甚至电话也联系不上。林吉奎按照当事人提供的碎片信息,顺藤摸瓜,几经周折,终于查到了当时中标的公司。千方百计联系上后,中标公司又推诿说施工的第三方不在昭通。林吉奎多次电话告知建筑公司法人代表、包工头,让其知晓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极其恶劣,如拒不接受调解,会将其诉至法院。建筑公司及包工头终于同意到司法所调解,林吉奎还同时邀请了新闻媒体记者到场采访报道,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责任方当场把拖欠的农民工工资一次性付清。

同年3月,林吉奎接待了3名残疾人,他们在纸上写道:有个老板欠了他们每人五六千元工资,老板找不到了,只有老板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林吉奎想,要是让3位残疾人去找劳动监察维权,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不知道要拖到猴年马月,农民工本就不容易,残疾人农民工就更加艰难,他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请求公安部门帮助协查欠薪老板的身份信息。得知老板属旧圃镇大村人,为了逃避债务,该老板把所有来电设置为拒接。几经辗转,林吉奎终于联系上对方,告知其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属违法行为,残疾人又是社会弱势群体,本该关心他们才是,还去坑害他们,从良心道德上更说不过去,如再不支付,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林吉奎苦口婆心的劝诫下,老板如数给付了拖欠4年的工资。3名残疾人当场笑得合不拢嘴,对林吉奎竖起了大拇指。

调解有方,为民分忧显真情

在30年的司法行政工作中,林吉奎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用心调解、用情调解,有时还用“攀亲戚”调解,更是创新了“差价分摊法”。他始终冲在矛盾纠纷调解的第一线,一心为群众解决烦心事,哪里有纠纷,哪家有难事,都想请他来“主持公道”。

他调解纠纷用得最多的“杀手锏”就是“差价分摊法”。每当调解双方的要求仅差几百元就能达成和解协议,可双方拒绝让步时,他就提出与参加调解的同事分摊差价部分,这种方法屡试不爽。他口袋里长期备用的几百元却没有用出去一次,当事人都不要他的钱,双方都主动让步和解了。

他还会根据情况与纠纷当事人“攀亲戚”。在调解一户余氏兄弟的宅基地纠纷时,兄弟俩都想多占10厘米,互不相让,做了一下午的思想工作,建议两兄弟10厘米平分双方也不同意。林吉奎开始拉家常,他说“你们不是汉族,是蒙古族。”兄弟俩问:“你怎么知道的,我们祖先就是蒙古族。”他说:“我知道,我奶奶就姓余,我们是亲戚呢,余姓属于铁木真的后裔,余姓人大多行事果断,性格果敢刚毅,看得远,知道取舍。”哥哥听后,好像明白了什么,于是对兄弟说:“算了,10厘米我不要了,全给你修。”纠纷瞬间化解了,兄弟俩还要了林吉奎的凯时尊龙官网app的联系方式,说过年前要他邀约同事一起来吃杀猪饭。

命案防控,守护平安促和谐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命案防控,是调解工作的重头戏。林吉奎常说,矛盾纠纷一定要早排查、早发现、早入手,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难、难事拖烂。

2020年12月,白鹤村发生了一起承包经营权纠纷,当事人双方争议了多年,其间,村级调解组织和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多次调解均未化解。当事人一方强行将对方种了20多年的苹果树用挖掘机毁坏,后被法院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赔偿原告损失10610元。刑满释放后双方矛盾再次升级,受刑事处罚方扬言不但不给付赔偿,还要报复对方,称“自己坐牢是对方报警加害的结果”,纠纷再次激化。为了找到化解矛盾的突破口,林吉奎与所里同事一道,首先对村民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查取证,在相关证据准备充分后,再次组织当事人双方进行调解。从办公室到现场,再从现场到办公室,调解地点更换了多次,经过两天的辛苦劝导,将情、理、法贯穿始终,结合当事人的利害得失剖析矛盾纠纷继续恶化下去的危害。最终,受刑事处罚方当场给付法院判决的赔偿金10610元,再补偿1万元给对方作为土地争议补偿。就此,法院判决的赔付也得到了履行,历时多年的承包经营权纠纷终于得到了成功化解。

婚恋纠纷也是容易诱发命案的重要源头。林吉奎常说,婚恋纠纷要预防在先、处置在小,变被动调解为主动调解,变事后调解为事先预防,防患于未然。2023年9月,洒渔镇弓河村男子赵某与在江苏打工时相识的陕西女子刘某在昭通登记结婚。婚后,两人因家庭琐事经常吵闹,9月20日深夜,赵某动手打了妻子刘某,愤怒中还用被子捂住妻子,导致刘某几近休克,刘某挣脱后找手机报警,可手机已被赵某藏起来。待凌晨5时赵某熟睡时,刘某才得以脱身步行到洒渔派出所报警,报案后又到镇妇联求助。林吉奎得知情况后立即邀请弓河村“两委”、洒渔派出所、洒渔镇妇联等人员,组织当事人双方到洒渔司法所调解。他听取了受害人刘某的陈述后,就男方动手打女方一事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可当事人双方还在怒斥对方,互不相让,女方强烈要求离婚并清算债权债务,男方拒绝女方的一切要求。经过4个小时的劝导也无法和解,林吉奎告知女方暂时不要回家,若要回家拿取衣物也请村上的同志陪同,以防发生严重后果。9月22日上午,林吉奎再次组织当事人双方到洒渔司法所调解,他推心置腹地与二人交流,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解,以情说理,以法释理,最终赵某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场向妻子刘某道歉并承诺在今后的家庭生活中多沟通,不再发生家暴行为。刘某被赵某的真诚打动,最终,二人携手回家。事后,女方专门打电话告诉林吉奎,他们夫妻和好了,真心感谢林吉奎的真情调解,挽救了他们的婚姻家庭。

坚持正义,爱岗敬业守初心

作为一名老党员,林吉奎凡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周围的同事。他从部队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基层,工作岗位一次次地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他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2022年5月,一位在洒渔镇经营农药的外地人王女士,因24户果农赊取农药后拒不付款,王女士无奈到洒渔司法所求助。林吉奎认真接待了王女士,通过调查了解,欠款果农来自两个亲戚家族,假意以农药有质量问题导致果树掉叶为由而拒绝支付欠款。他查看了农户拍摄的掉叶果树图片,一看拍照日期为2021年12月6日,果树已经到了自然掉叶季节。林吉奎仔细甄别后,指出了照片的瑕疵,劝导果农,若坚持错误不将农药款付清将承担法律后果。通过一个星期的反复调解,大部分果农支付了欠款,余下的10户仍拒绝支付欠款,林吉奎又帮助王女士诉至法院裁决收回。2022年6月,王女士离开洒渔返回昆明,临走前,她送来一面写着“为民解忧、感恩调解”的锦旗,哽咽着与洒渔司法所工作人员道别。半个小时后,她打来电话说在沙发垫子下面放了5个红包,感谢司法所同志给予她的无私帮助,林吉奎立马与同事开车追到昭通城里截住王女士,告诉她:“这是我们该做的,帮助外来客商是我们的工作职责。”并将红包如数退还。王女士双手合十,眼含热泪,深深地鞠了一躬说:“你们是昭通好人!我会一辈子记得你们。”

军人本色,敬老爱亲做典范

林吉奎是一名转业军人,1982年入伍,1984年参加过两山轮战。身边的同事、朋友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事迹。在苏家院司法所工作期间,一个曾当过兵的缓刑人员到司法所报到服刑,这人一到司法所就嚷嚷着:“我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参战老兵,我经常要出远门去与战友聚会,你们不能限制我的自由!”还没等对方说完,林吉奎就语气铿锵地说:“不要以为自己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就可以胡作非为!你现在是罪犯,难道你今天的犯罪可以用曾经的参战来开脱吗?你对得起长眠在麻栗坡的战友吗?我也是参战老兵,也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场。活着回来,不是留机会让你犯罪!犯罪了你还有理?活着,就要活出人样来!牺牲的战友在天有灵,看着你!”通过他一番说教,那人立刻道歉:“知道了,老班长,我错了,我一定按规定好好改造。”自此,同事才知道林吉奎参加过两山轮战。从那以后,那个老兵也非常服从管教,顺利服满缓刑考验期,解教后还常来司法所,感谢司法所在缓刑考验期对他的关爱。

林吉奎幽默风趣,常把批评的话表达成赞美的说辞,让人倍感亲切,忠言但不逆耳。对同事,他说,同事就是战友,一个战壕里的兄弟,他能带出狼一样的团队,作为一名老兵,只要他身先士卒往前冲,其他人定不会自甘落后。对父母,他是孝子,经常早出晚归,有时下班已是天黑,同事约他在外面吃饭再回去,他总会说:“父母90多岁了,还是回家陪父母吃饭吧,父母是陪一天少一天。多陪陪,待父母离开我们那一天,我们会少一些遗憾……”

在参加工作的40多年里,林吉奎始终把视角对准群众,把情感贴近人民,用脚步丈量民生,用爱心贴近民意,用真情化解民忧。如今,即将退休的他依然不忘初心,不改激情,不减动力,始终坚守在人民调解工作第一线。他在工作日志中这样写道:“我舍不下这份工作,舍不下同甘共苦的同事,在即将退休的日子里,我只想尽我所能多调解一些纠纷,尽我所能为当地群众多谋一份和谐……”

通讯员:季婷  文/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标签 >>    
捐赠信息
网站地图